1
3
新手上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破洛那国,故大宛国也。都贵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万四千四百五十里。太和三年,遣使献汗血马,自此每使朝贡。 ——《北史·卷第九十七·西域》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副王、辅国王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阗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宛别邑七十馀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 ——《汉书 ·卷第九十六 ·西域传》 拔汗那,或曰钵汗,元魏时谓破洛那。去京师八千里。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有大城六,小城百。人多寿。其王自魏、晋相承不绝。。。。显庆初,遏波之遣使朝贡,高宗厚慰谕。三年,以渴塞城为休循州都督,授阿了参刺史,自是岁朝贡。 ——《新唐书 ·卷第二百二十一 ·西域》
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王,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 ——《资治通鉴 ·唐纪第二十七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三年条》
孝嵩谓都护吕休璟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 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馀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二·唐纪第二十七·玄宗开元三年条》
薛讷引兵至渭源,遇吐蕃贼数万,战於武阶驿。与王晙掎角夹攻之,大破贼众。追奔至洮水,又战於城堡,丰安军使王海宾先锋力战死之。将士乘胜进击又破之,获数万人擒其酋帅,将士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时帝方欲亲征,及闻纳等克捷,大悦,遂停亲征。 ——《册府元龟·卷第一百一十八·帝王部·亲征》
(开元)三年二月,郭虔瓘为北庭都护累破吐蕃及突厥默啜,斩获不可胜计,以其俘来献。玄宗置酒劳之,及将士等并赐帛。 ——《册府元龟·卷第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
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贞观五年十二月。朝贡使至。十五年。闻中国威仪之盛。乃遣使朝贡。太宗嘉其远来。以礼答慰焉。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分其部众。散至隙地。 ——《唐会要·卷第九十九·大羊同》
“勃律,唐西门。失之,则西方诸国皆墮吐蕃”。
开元十年九月,吐蕃围小勃律,王没谨忙求救于嵩曰:勃律之国是汉西门。若失之则已西诸国并陷吐蕃矣。都护其若之何?嵩方开葱岭,既闻之,许诺报曰:“国家西岳护被声教;忠勤之至贯於神明,何彼犬戎敢此凌侮。嵩忝司镇御,必不容纵。当整师徒为王翦。" (嵩)乃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蕃汉马步四千人赴援,昼夜倍道兼进,谨忙复乘势出兵,左右夹攻吐蕃,大破其众、杀数万,收其器械羊马等甚众。尽复其九城。 ——《册府元龟·卷第三百五十八·将帅部·立功》 喝盘陀,或曰汉陀,曰渴馆檀。。。开元中破平其国,置葱岭守捉,安西极边戍也。 ——《新唐书·卷第二百二十一·西域·朅盘陀国》
又从胡密国东行十五日。过播密川,即至葱岭镇。此即属汉国(唐朝),兵马见今镇押。......外国人呼朅饭檀(即朅盘陀),汉名葱岭。 ——《往天竺五国传·第四〇·葱岭镇》(纸本原件原藏于敦煌石室,上世纪初流失海外,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又迦叶弥罗国西北。隔山七日程,至小勃律国。此属汉国(唐朝)所管。衣着风俗、饮食言音。与大勃律国相似。 ——《往天竺五国传·第二十二·小勃律国》
其后吐蕃西击勃律,勃律告急,帝谕令罢兵,不听,卒残其国。 ——《新唐书·卷第二百二十一·西域》
三月乙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己亥,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觜,与贼相遇,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旧唐书·卷第九·玄宗本纪下》
夏,赞普驻于那玛。廓州一带出现唐军斥候兵马。勃律国、廓地(吐蕃)守军被唐人击败,守地失陷。 ——藏文《敦煌吐蕃文书 · 大事纪年· 猪年条》汉文译本
是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捷,常清乘胜逐之。斥候府果毅段秀实谏曰:“虏兵羸而屡北,诱我也;请搜左右山林。”常清从之,果获伏兵,遂大破之,受降而还。 ——《资治通鉴·唐纪第三十二·玄宗天宝十二年条》 (段秀实)后从封常清讨大勃律,次贺萨劳城,与虏战,胜之。常清逐北,秀实曰:"贼出羸师,饵我也,请大索。"悉得其廋伏,虏师唧。改绥德府折冲都尉。 ——《新唐书·卷第一百五十三·段秀实传》
葛逻禄本突厥诸族,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包多怛岭,与车鼻部接。
有三族:一谋落,或为谋刺;二炽俟,或为婆匐;三踏实力。三族当东、西突厥间,常视其兴衰,附叛不常也。后稍南徙,自号"三姓叶护",兵强,甘于斗,廷州以西诸突厥皆畏之。——《新唐书·卷第二百一十七·葛逻禄传》
为了重振西域,唐朝再次调整战略部署。天宝十三载三月,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北庭节度使,以统一指挥西域的唐朝军队。封常清受任之后,即于返回北庭途中发动了平播仙之役,削平了这个亲附吐蕃的地方政权。同年九月,又率大军西征雪海,向大食及亲附大食的中亚诸国势力充分显示唐朝的军事实力,扭转了怛逻斯之役失败后的不利影响。 天宝十四载四月至六月间,封常清再率大军西征。唐军绕准噶尔盆地一周,横扫了葛逻禄部,受降而归。至此,封常清就完成了唐玄宗赋予的重振西域的战略任务[38]。 岑参为封常清所作的诗文:“【西边虏尽平, 何处更专政。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正是其出色地履行职责的真实写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撤安西、北庭边兵入关,西域诸族并未乘机骚乱,拔汗那、大食诸国兵还随入内地,助唐作战,也可作为封常清不负重望、经营西域有方的佐证。
使用道具 举报
0
2
43
85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8 18:11 , Processed in 0.4366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