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0|回复: 30

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吗?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5 1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在我关注的公众号“南开明史学”上面看到徐泓教授将在我的母校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出席我校经典的“北洋大讲堂”系列讲座,题目为“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开始时间为2019年11月21日下午14:00, 很可惜我已经毕业且远在成都,无法再参加“北洋大讲堂”,遗憾。


如果能到现场,我一定会带上我大爱的何炳棣著、徐泓译注的《明清社会史论》找徐泓老师要一个签名,毕竟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我看到译注水平最高的一部作品。


看到徐泓老师这次讲座的名字,以及海报上面对于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的批判,我感觉我大概能猜到徐泓老师将引用哪些史料证明“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因此写作此文,目的有二:
1、当做徐泓老师给我出的命题作文,敷衍一篇文字出来探讨此问题;
2、大概说一下自己对于“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这一论点的谨慎态度。
一、大明国号来源的争鸣史

关于明朝国号的来源,由于朱元璋讳莫如深以及元末明初可靠史料的严重缺乏,一直莫衷一是。目前为止,和田清、吴晗、杨讷等三人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比较权威和重要的,任何人探讨大明国号来源,基本都无法绕过者三个人。
和田清,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著《明太祖和红巾贼》,认为大明国号为大宋的变化,且明初重火德,明与火有关;后来又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明重火德,且朱元璋起兵于南方,南方属炎帝,炎帝“其佐朱明”,因此朱元璋取国号为“大明”。这一派的观点脑补太多,基本没什么人认同;
吴晗,年少即以《明教与大明帝国》一文震惊这个学界,由于该文广征博引、雄辩滔滔,一直以来其观点都是主流。其认为:
至“大明”之国号,则私见一位出于韩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于《大小明王出世经》。《大小明王出世经》为明教经典,明之国号实出于明教。
也就是明朝国号出自“明教”说,更细致一点,就是出自于摩尼教经典《大小明王出世经》,自己以“大明王”胜自己曾经的主上“小明王”。之后,由于吴晗的学术和政治地位,该学说一直是大明国号来源的主流,坦白来说该文虽然广征博引,但是绝大多数篇幅和明朝国号联系不大,只在最后一小节“大明帝国与明教”稍微进行了一下论述,即使是这一小节,在我看来,很多也是繁复引用,价值不大;
杨讷,杨讷先生是搞元史研究的,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于今年年初逝世,可惜。他的杨讷史学四种十分值得一看,每一本字数都不多,但是都解决了十分重要且实际的问题。他在《元代白莲教研究》中,对于吴晗的《明教与大明帝国》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对于他“明教之久已合与白莲教”的论点的否定,基本算是对吴晗文章釜底抽薪式的打击,既然尊摩尼教的“明教”和尊佛教的“白莲教”不是一回事,那么作为“白莲教”首领的韩氏父子,和摩尼教《大小明王出世经》有何关系?吴晗之说不攻自破。杨讷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大明”国号来源于《大阿弥陀经》,因为其为“诸佛光明之王”,且:
其光明所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这样,作为佛教基础经典的《大阿弥陀经》中,“明王”也有了,“大明”也有了,那么按照杨讷先生自己的说法:
从《大阿弥陀经》不仅找到了“明王”,也找到了“大明”。用《大阿弥陀经》来解释韩氏父子称号“明王”和朱元璋国号“大明”的来源,显然比用摩尼教经典来解释合理多了。
但我们应该看到,首先杨讷并不认为自己一定对,虽然他说了很多自认为支持自己论点的理由,但也仅仅认为自己的说法比吴晗的说法靠谱多了;其次,这种拿一本经典就开始往里面套“国号”的方法,我认为并不是很严谨,毕竟你不是黄晓明,不能只要你以为,只要我以为。最主要的还是要探讨朱元璋是怎么以为的。
二、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吗?

虽然将明朝国号从《易经》上面立论的学者不多,像和田清、吴晗、杨讷等人压根没想到这一块儿,这不是因为这方面的史料有多难找,而是三人严格来说都不是明史专业的学者,吴晗先生可能更靠近一点,但是应该也没有深入读很多的明初史料。其实“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这一说法的原始史料,应该主要会引用俞本所著的《纪事录》,这本书经过大佬李新峰笺证而成《记事录笺证》一书,而能够让我们直接应用该书(李新峰这本书我是跪着看的,实在太牛了)。
《纪事录》戊戌年条:
设浙东行省于金华府。上于省门建立二大黄旗,两旁立二牌,旗上书云: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明大宋天。牌上书云“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日月重明”化自《易经》“离”卦的彖: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纪事录》庚子年条:
正月初一日,上于府门亲书桃符曰: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
“六龙时遇”疑为“六龙时御”之误记,来源于《易经》“乾”卦的彖: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如果按照杨讷先生的说法,《纪事录》“戊戌年条”和“庚子年条”中,“大明”也有了,“重明大宋天”也有了,“大明”与“六龙时遇千官觐”的关系也明确了,并且上述两联要么是朱元璋直接指定写的,要么是自己亲自动手写的,显然并朱元璋压根没提过的《大阿弥陀经》靠谱多了,显然,更比一开始就错了的摩尼教《大小明王出世经》更加可靠。
那么,明朝国号“大明”真的就源于《易经》吗?
三、我的意见

虽然我认为把大明国号的来源定为《易经》,比和田清、吴晗、杨讷都前进了一步,但是依旧不脱逮着文献就找“国号”的方法,说“可能”或者“很可能”则可,说一定,则不可。
另外,其实在进一步推论(或者说脑洞),“戊戌年条”(1358年),那个时候朱元璋为了自己战争的正当性,还是想着用“日月重明大宋天”来争取更多的支持,尚为一军阀;但是到了“庚子年条”中,以“乾”卦中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来对应元朝国号、同样为“乾”卦的“大哉乾元”,来表示自己讲取元而代之,表明了自己对于元朝的继承性,和自己初具帝王之气的雄心。
综合而言,“大明”即表明了对于大宋的“重明”,也代表了对于大元的“大明终始”,更代表了对于“明王”遗产的继承,是一个能够平衡各方意象述求的国号,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种和稀泥的说法,我感觉可能比“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稍微更前进一小步。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猜测或者说为脑洞,可以说出来大家做个参考或者一乐,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资料加成。
因此,我认为讲座名称叫“明朝国号“大明”很可能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更好。当然,也有可能徐泓老师有更多的资料支撑自己“明朝国号“大明”源于《易经》非源于明教”的论点,拭目以待。
再次表示,好后悔不能亲将徐泓老师要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6
发表于 2022-12-5 13: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讲座,我报名参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3: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太好了~能不能麻烦大概记一下徐泓老师证明此论点所用的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5 13: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求教,汉传明教拜不拜雅利安的契约之神密特拉(极可能是弥勒菩萨的原型)并奉为救世主?我知道祆教和密特拉教是这样操作的,而白莲教的弥勒明王信仰很可能也与此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5 13: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就母鸡了~对宗教研究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明白这种事有什么可争的?
朱元璋弑君而篡明,有什么可争议的?
明朝要是不源于明王韩林儿,那刘秀的东汉也不是取自汉朝的汉,而是星汉银河的汉了?
清朝占据了北京之后,北京还叫北京,难度说清朝的北京不是明朝的北京,而是清朝新建立的北京,是君子坐北朝南的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btw,极度认同和稀泥说(就像我高度认可洪太国曰大清族号满洲的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但我文史功底可不比学长,能记多少记多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2-12-5 13: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觉得,什么好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3: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没有可能。别说朱元璋了,“大哉乾元”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8 17:58 , Processed in 0.6170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