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7|回复: 20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阴谋篡汉之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2-12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初平三年(191),曹操为东郡太守,被推举为兖州牧,随后,曹操镇压了黄巾余党,坐稳了兖州牧的位置,随后,曹操将黄巾降众编练为青州兵,大大加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三国志·武帝纪》: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这个时候的曹操,似乎已经可以与袁绍、刘表这些诸侯一争天下,参与群雄角逐
然而……此时的曹操只是袁绍的一个马仔,之前的东郡太守,以及这时候的兖州牧,都是袁绍给的——
《三国志·武帝纪》: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元和郡县图志》:後汉末,袁绍以曹公为东郡太守。
《后汉书·袁绍传》:臣(袁绍)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牧。



三国杀袁绍

曹操要是想参与群雄逐鹿,必须先解掉袁绍的狗链子,否则没资格
正在这个时候,毛玠出来了
毛玠在这个时候为曹操谋划起了王途霸业:

  • 经济上:恢复、发展经济,为军队提供固定物资
  • 政治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曹操日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是“迎奉天子,讨伐群雄”,这样可以在政治上占据优势,为自己捞取便利
《三国志·毛玠传》: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这正说中了曹操的内心,于是曹操给毛玠升了官
曹操立即派人去连结河内太守张杨,打算借道去长安,不过张杨不肯——
《三国志·董昭传》: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
但正好此时,张杨幕府从事董昭帮了曹操一把
董昭为张杨分析了当前形势,判断袁绍、曹操迟早会分道扬镳,可见董昭已经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之后,董昭又对张杨做了一波分析,建议张杨上表朝廷举荐曹操,共同分享利益——
《三国志·董昭传》: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
张杨寻思着董昭说的还挺在理呢!于是写了奏表送长安,董昭也替曹操写信给把持朝政的李傕、郭汜,顺便互送些礼物意思意思——
《三国志·董昭传》:杨於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
张杨也和曹操通了信,曹操又给张杨送礼,于是,张杨为曹操开了通使朝廷的路,曹操初步取得与朝廷的联系——
《三国志·董昭传》: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
不过……当时的条件,尚不允许曹操去“奉天子以令不臣”
首先,汉献帝远在长安,被李傕、郭汜牢牢把持,曹操远在兖州,很难找到机会——
《三国志·武帝纪》:夏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卓。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傕等擅朝政。



三国杀李傕&郭汜

其次,曹操并没有解掉袁绍的狗链子
再次,天下群雄分为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阵营,曹操和袁绍专心对付袁术,暂时没有精力去关注朝廷的动态——
《三国志·袁术传》: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
《三国志·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后面,曹操两屠徐州,老家兖州又被吕布偷了,曹操忙于收复失地,更不可能有时间关心汉献帝如何
毛玠的战略,迟迟等不到实施的时机
<hr/>兴平二年(194),曹操此时已经成功赶走了吕布,复夺兖州
与此同时,曹操也终于等到机会,实施毛玠制定的方针
一方面,长安的李傕、郭汜自相残杀,汉献帝趁乱率领朝臣,一路往东跑——
《三国志·武帝纪》: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败于曹阳,渡河幸安邑。
《后汉书·献帝纪》:秋七月甲子,车驾东归。
《三国志·董卓传》:(李傕、郭汜)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间。



三国杀刘协

另一方面,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阵营也趋于瓦解,天下进入彻底的群雄混战阶段,大家为地盘、城池杀红了眼,几乎无人顾及朝廷安危,这为曹操提供了一个契机
到了建安元年(196)1月,曹操把“奉天子”战略提上议程,准备趁机迎接天子,首席谋士荀彧、程昱大力支持,曹操便力排众议,派曹洪去迎接汉献帝,董承担心曹操一来局势失控,便和袁术一起拦住曹洪,曹操没成功——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但曹操仍不放弃机会,在扫平汝南、颍川黄巾贼后,便派人到河东朝见天子——
《三国志·董昭传》: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
此时已经是7月,韩暹、杨奉、张杨、董承护送献帝回了洛阳,这时董昭又出来帮了曹操一把,他看到杨奉有军队却没啥队友,就替曹操写信结好杨奉,信中表示大家一起匡扶社稷做兄弟——
《三国志·董昭传》: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杨奉高兴的要死,赶紧率领诸将和董昭表奏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董昭自己也升了官——
《三国志·董昭传》: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昭迁符节令。
此时,由于韩暹、董承双方起了冲突,董承便暗召曹操入洛阳来主持局面——
《后汉书·董卓传》:暹矜功恣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
曹操得到董承来召,大为欣喜: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曹操立即召开会议,打算正式实施毛玠的战略,到洛阳迎接汉献帝,不过,有些人却怀有疑虑——
韩暹、杨奉等人已经把天子接到洛阳了,已经没我们的位置了,万一这些人控制不了呢?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
正在这时,荀彧第二次站出来支持了曹操的意图
荀彧秉持毛玠奉天子的战略,同时又有了极大的创新,将迎奉天子的好处罗列了出来
在荀彧看来,“奉天子”的好处有三种:

  • 百姓思念汉室,迎奉天子有利于安定民心
  • 做了朝廷辅臣,讨伐诸侯就有政治优势
  • 各地人才听到皇帝平安了,必然蜂拥而至,方便招纳人才
荀彧还用上了晋文公、汉高祖的例子,打消曹操的疑虑,令曹操一目了然
荀彧还提醒曹操:如果不早做决断,到时候别人去占坑,就悔之晚矣!
《三国志·荀彧传》: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三国杀荀彧

曹操最终下定了决心,于是曹操迅速从兖州起兵,往洛阳而来
在荀彧看来,曹操首倡义兵,处于战火之中的汉室,将有复兴的希望
然而,曹操想的和荀彧不太一样
荀彧所想的,是一条辅佐天子、消除割据、为国救民的光明前途
曹操所想的,荀彧不知道,但曹操走上的前途,却和荀彧所理解的大相径庭
<hr/>曹操进入洛阳,一进城便使出了霸权
当时韩暹、杨奉、张杨之辈尚在洛阳,曹操直接跑汉献帝面前弹劾韩暹、张杨二人,韩暹恐惧,便跑去投奔杨奉避祸,汉献帝考虑到两个人也有护驾功绩,急忙下诏不问韩暹、张杨之罪——
《后汉书·董卓传》: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
曾经张杨给曹操开道,如今曹操居然还弹劾人家,看来,曹操所谓“勤王”“奉天子”的真实意图,颇值得玩味了
之后,汉献帝便拜曹操为司隶校尉,授权曹操录尚书事、假节钺,曹操轻而易举就取得了汉室的最高权力——
《后汉书·献帝纪》: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三国志·武帝纪》: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
曹操趁机就把献帝身边的侍中、尚书两个近臣直接砍了,把献帝置于自己的掌控之内——
《后汉书·献帝纪》: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
就这样,曹操初步巩固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
不过呢,还有个难题——
此时的洛阳经过董卓的焚烧,加上各种战乱,早已成为一片瓦砾,百官甚至连朝议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露天议事——
《后汉书·献帝纪》: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闲。
《三国志·董卓传》: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
曹操对此也烦恼,毕竟让天子住一个破烂的地方,没法展现自己身为“辅臣”的政治优势,更何况洛阳经济萧条,宫室、官员、军队的经费开支,还有交通运输,这些都是问题
正在此时,董昭又出来帮了曹操一把
曹操请董昭帮他出谋划策,董昭认为洛阳现在情况太复杂,不确定因素多,不如迁都许县,而且朝廷自董卓之乱都不知道迁都多少次了,现在再迁都,大家也都习惯了——
《三国志·董昭传》: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曹操大为欣喜,许县这个地方靠近根据地兖州,离洛阳又近,位于兖州、司隶、荆州交界,交通便利,还是经济发达的产粮区,迁都许县,一切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黄色为豫州辖区,红色为司隶辖区,紫色为兖州辖区,绿色为荆州辖区

不过……曹操考虑到杨奉现在屯兵梁县,会不会成为他曹操的阻力?
《三国志·董昭传》: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
董昭表示:哎呀,曹公您不必担忧,杨奉都给您升了官,您在他眼里是队友、是功臣!只要写信给他,说要把天子护送到鲁阳去,一切都OK!
《三国志·董昭传》:奉少党援,将独委质。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又闻书命申束,足以见信。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曹操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护送车驾,迁都许县——
《三国志·董昭传》:太祖曰:"善。"即遣使诣奉。徙大驾至许。
不过,曹操和董昭都漏算了一步,杨奉并没有信曹操的话
杨奉得知曹操要迁都许县,联系下曹操先前在洛阳做的事,感到受了一种极大的欺骗——
不是说好了要一起做兄弟匡扶社稷吗?为什么要排斥异己?为什么要自个儿迁都?
杨奉于是联合韩暹,从梁县讨伐曹操,准备夺回献帝车驾,结果没追上——
《三国志·董昭传》: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
《三国志·武帝纪》: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
《后汉书·董卓传》:杨奉、韩暹欲要遮车驾,不及……
迁都许县后,献帝拜曹操为大将军,曹操至此正式取得辅臣之尊,荀彧因为先前的建议,成为侍中、尚书令,成为献帝中朝要员——
《三国志·荀彧传》: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之后,曹操毫不留情地进攻韩暹、杨奉,将此二人赶到了袁术那里,剪除了后患,还弄到了“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
《三国志·董昭传》: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袁术。
《三国志·徐晃传》: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
从此,曹操开启了借汉室之名快速崛起的阶段
<hr/>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县后,实力和威望大增,享受了许多汉室给他的好处
首先,曹操借辅臣地位成功解掉了袁绍的狗链子,还可以颐指气使地给袁绍扣个“反贼”帽子,丢给袁绍一个名不副实的太尉,袁绍感到从前的马仔居然可以借天子之名骑他头上拉屎,十分不爽——
《三国志·武帝纪》:於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
《后汉书·袁绍传》: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都许,乃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献帝春秋》: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曹操当然料到了袁绍的反应,于是曹操施行权宜之计,把大将军位子让给袁绍,自己以司空代理车骑将军,但,实权仍然掌管在曹操手上,袁绍这个大将军也号召不了谁——
《三国志·武帝纪》: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
袁绍还提出要汉献帝迁都鄄城,鄄城离袁绍的河北根据地近,方便与曹操分享政权,但曹操想一个人独占朝廷,直接拒绝,以确保大汉朝廷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三国志·袁绍传》: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之后,曹操就开始了借汉室之名,剿灭诸侯的历程
建安二年(197),曹操假诏派裴茂联合关中将领段煨等人消灭了李傕,夺取关中地区,领地扩大近一倍——
《三国志·董卓传》:建安二年,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夷三族。
《三国志·袁绍传》: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
袁绍剿灭公孙瓒后,幽州的鲜于辅等人不知道该投奔谁,田豫认为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有统一天下的政治优势,建议鲜于辅投奔曹操,曹操之后授权鲜于辅都督幽州六郡,牵制袁绍——
《三国志·田豫传》: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三国志·公孙瓒传》:鲜于辅将其众奉王命。以辅为建忠将军,督幽州六郡。
袁术仗着传国玉玺公开称帝,联合吕布,陈珪认为曹操是天子辅臣,千万别和袁术联合,于是吕布直接把袁术使者抓起来,送给曹操,可见曹操的辅臣地位已经是金字招牌——
《三国志·武帝纪》:袁术欲称帝於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
《三国志·吕布传》:沛相陈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於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



三国杀吕布

袁术称帝后,孙策直接脱离袁术宣布自立,曹操趁机借朝廷名义拉拢孙策,讨伐袁术,袁术从此一蹶不振——
《三国志·武帝纪》: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
《三国志·孙讨逆传》:时袁术僣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到了建安五年(200),袁绍派人招纳张绣,贾诩却劝张绣投奔曹操,其中一条理由就和曹操的辅臣地位有关——
《三国志·贾诩传》: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



三国杀张绣

官渡之战中,刘表准备举兵响应袁绍,这时桓阶暗劝长沙太守张羡起兵进攻刘表,原因还是一样:人家曹操辅佐天子做忠臣,跟曹操打仗是反贼啊,张羡于是起兵配合曹操——
《三国志·桓阶传》:后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
就是在袁绍阵营,谋士崔琰拿曹操辅臣的金牌劝袁绍安心守境述职——
《三国志·崔琰传》: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靠着汉室的名义,曹操几乎每次出兵,都可以拉来不少赞助,可见汉献帝简直就是曹操的王牌
不仅如此,有了汉室,曹操还可以大规模招贤纳士,吸引人才
在迁都许县后,荀彧就给曹操举荐了不少人,著名军师荀攸也是曹操靠汉室招牌吸引来的——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锺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
《三国志·荀攸传》: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於是徵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
孔融在北海被黄巾余党击败后,四处奔波,得知曹操把天子迎接到许县,孔融受了曹操征辟,便冲着汉室去许县上班——
《后汉书·孔融传》: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三国杀孔融

曹操就是借汉室之名,为自己拓展了土地、牵制了群雄、吸引了人才,可以说少奋斗了好几年,就获得了不少利益
<hr/>在天下名士眼里,曹操简直就是匡扶汉室的大功臣,是天命所向;曹操也利用汉室和汉献帝为自己捞取了大量红利
然而,曹操却也对汉室玩起了王莽、董卓的把戏,从进入洛阳产生的权欲和野心,在迁都之后迅速膨胀
曹操在迁都许县后,开始采取各种卑劣、下三滥手段架空汉献帝,擅杀献帝身边的近臣,还垄断了宫廷禁军系统——
《后汉书·伏皇后纪》: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后汉书·董卓传》:自都许之后,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曹操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带兵进内殿威胁汉献帝,献帝忍不住了,便下令卫士拿戟架住曹操,曹操没想到献帝还有这一手,吃了一惊——
《魏晋世语》: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
《后汉书·伏皇后纪》: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
汉献帝还对曹操甩出了狠话:你要是愿意辅佐朕,朕不会亏待你;否则,朕可以把你当垃圾丢掉!
《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这句话让曹操心虚了,他担心献帝戳穿他的权欲和野心,再加上之前卫士架戟的动作,曹操内心充满了恐惧,此后,曹操不敢再进内殿——
《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曹操就此屈服了吗?NO,在此之后,曹操仍然掌控着汉室的全部权力,曹操也从未放下他的野心;汉献帝也明白自己必须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唯有诛杀曹操!
于是,汉献帝写了份著名的“衣带诏”,交给董承,打算集合朝廷忠臣,共灭国贼——
《后汉书·董卓传》: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董承受了皇命后,便拉来了一个队友,这人便是曹操一生的对手——刘备
曹操对刘备礼遇非常高,刘备被吕布击败后,转而做了曹操的客将,曹操直接让刘备做了豫州牧,还联合刘备灭了吕布,此后曹操又表奏刘备做左将军,对刘备待遇也更高了——
《三国志·先主传》: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然而,刘备要走的路,和曹操完全不一样
刘备出自没落到形同百姓的皇族,在多次的奔波中,亲眼看到了天下动乱、群雄逐鹿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一心想拯救大汉、仁义救民,这和曹操窃据政权、残民以逞的路截然不同
程昱察觉到了这一点,曾在刘备来许都时建议曹操砍了刘备,不过曹操打算利用刘备,拒绝了程昱的意见——
《三国志·武帝纪》: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三国志·程昱传》: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三国杀程昱

因此,刘备毅然接过了汉献帝的密诏,与董承及其他忠臣共谋事——
《三国志·先主传》: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
不过,怎么对抗曹操?许都内外基本上都是曹操的人,在许都行动有很大危险性——
《吴历》: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
那么,暗杀吗?也不行,曹操身边的虎痴许褚不是开玩笑的——
《三国志·许褚传》: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三国杀许褚

那么剩下一条路,只有夺取地盘,与曹操分庭抗礼,吸引曹操注意力,这样董承等人的密谋也能增加成功概率
机会来了,建安四年(199),袁术北上投奔袁绍,要经过徐州,曹操派刘备南下剿灭袁术,并差朱灵、路招二人随行——
《三国志·武帝纪》:袁术自败於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
《三国志·先主传》: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
程昱、郭嘉、董昭得知此事,十分惊慌,急忙跑来劝阻曹操,曹操这才发觉,派人去追,但是……晚了
程昱之流很清楚,刘备是英雄,一旦刘备得势,和袁绍、孙策这些群雄合纵,曹操就危险了
曹操更是感到,刘备极有可能成为他窃据汉室、以残暴取天下的巨大障碍,曹操可以不怕鹰扬河朔的袁绍,可以不怕跨蹈汉南的刘表,可以不怕威震江东的孙策,但,曹操必定怕那个立志救民、“欲信大义於天下”的刘备
《三国志·程昱传》: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
《三国志·董昭传》:太祖令刘备拒袁术,昭曰:"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太祖曰:"吾已许之矣。"
结果,不幸被程昱他们言中
袁术死后,刘备先是打发朱灵、路招回去,然后袭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扛起了抗曹大旗,徐州诸郡很快响应刘备,东海昌霸更是倒向刘备一边,曹操大为震惊,急忙派兵进攻刘备,却没得胜——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按理说,如果董承他们谋划成功,与刘备里应外合,复兴汉室还是有希望的
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
建安五年(200)1月,董承等人的密谋忽然泄露,曹操得知后,直接把董承等人杀了全家——
《三国志·武帝纪》: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后汉书·献帝纪》: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曹操查到了衣带诏,十分愤怒,他一心想架空献帝、篡窃朝政,没想到献帝也懂得密诏杀他
但是,汉献帝贵为天子,要是对汉献帝本人直接动手,曹操这个“辅臣”的人设立马就会崩塌,天下诸侯从此不会再服曹操,曹操的政治优势立刻就会丧失,之前董卓行废立招致天下讨伐,就是前车之鉴
曹操打算拉一个离汉献帝近的人去垫背,给汉献帝一个下马威
曹操盯上了董承之女董贵人,她是做垫背的最好材料,杀了她可以使曹操“名正言顺”地威慑汉献帝
于是,曹操气势汹汹地入宫,以董承为由,逼迫汉献帝把董贵人杀掉,汉献帝因为贵人怀孕,不想她死,但实权在曹操手上,由不得他
汉献帝无奈放下天子身份,哀求曹操不要杀人,堂堂天子竟然还要哀求臣下,可见汉献帝已经是一个橡皮图章;更可怕的是,连这样的哀求都没用——
《后汉书·伏皇后纪》: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
伏皇后看到曹操已经可以不顾献帝脸面擅杀宫廷后妃,感到恐惧,她害怕曹操以后也会这么对待夫妻二人,于是,伏皇后暗中与父亲伏完通信,想让父亲拯救天子,伏完惧怕曹操,一直没有行动——
《后汉书·伏皇后纪》: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
曹操,正在往篡汉的道路上疯狂前行
<hr/>杀了董承一党后,曹操便急于攻打刘备,诸将都急忙劝阻,认为袁绍会趁虚而入,曹操便自信地说道:
刘备是天下英雄,现在不干掉他,早晚都是后患;袁绍虽然有大志,但反应迟钝,肯定不会来打!
《三国志·武帝纪》: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然而,在曹操进攻刘备之时,北边的袁绍却配合刘备攻打于禁,狠狠打了曹操的脸——
《三国志·于禁传》: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曹操其实并不傻,作为曾经的基友和马仔,曹操肯定知道袁绍的能力和胆略,他所说的“袁绍不会来攻”只是给诸将喝的鸡汤而已
那为什么曹操宁可不顾及袁绍,也要消灭刘备?
因为刘备以仁义立身,一心复兴汉室,对曹操的篡汉之路形成了巨大阻力,曹操必须灭了刘备,才能控制汉室和汉献帝,也正是如此,刘备成了曹操口中的人杰
曹操在小沛立刻与刘备打了一个恶仗,最终刘备溃败,走河北袁绍处做客,曹操勉强收伏徐州,刘备大将关羽暂降曹操



三国杀神刘备

后来的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缓解了中原之危;建安七年(202)5月,袁绍去世,曹操趁机北上,经过数次大战,最终击败袁绍二子袁谭、袁尚,于建安九年(204)8月占领邺城,朝廷立刻拜曹操为冀州牧
这时候,有人向曹操提了一个建议:重新设置《禹贡》九州
《禹贡》九州为冀、青、徐、兖、豫、雍、荆、扬、益,其中曹操所任的冀州尤为重要,此计划一旦实施,意味着冀州版图将大规模扩大,从塞北到黄河,都是曹操的地盘,曹操发现这个计划可以为他增加篡窃汉室的资本,便准备同意下来——
《三国志·荀彧传》: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
正好荀彧跟随曹操到邺城,听到曹操要玩九州制,感到震惊,他感觉到了曹操已经打算把汉室一脚踢开,图谋为逆了
荀彧急忙劝阻曹操:现在就扩大冀州版图,到时候袁谭、袁尚,还有关中诸将乃至天下人都会不服,咱们等统一天下再议
《三国志·荀彧传》: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禽审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一旦生变,虽有守善者,转相胁为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间,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
曹操寻思一番,最终暂时把九州制放到一边,继续进攻袁谭、袁尚,最终统一河北,此后,曹操开始在邺城自立行政办公总部,不再回许都,这标志着曹操篡汉之路进入了新阶段
<hr/>建安十三年(208)1月,曹操准备南征,以期消灭刘表、孙权,于是在邺城大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同年6月,汉献帝正式派人送印绶,拜曹操为丞相,曹操权力更进一步——
《三国志·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献帝起居注》: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
此时刘备在刘表处为客将,曹操踌躇满志,打算借南征之机彻底扑灭刘备,扫去他篡汉的阻力
7月份,曹操大举南下,一切十分顺利,刘表去世,幼子刘琮投降,曹操又率领轻骑在长坂击败刘备,大摇大摆进入江陵城,提拔荆州旧部——
《三国志·武帝纪》: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



三国杀刘表

更令曹操高兴的是,益州牧刘璋在这时送来兵马,曹操立刻给刘璋等人升官——
《三国志·武帝纪》: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
《三国志·刘二牧传》: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此时的曹操,感到自己是天下归心了;但等待他的,即将是一场惨败
刘备按照诸葛亮《隆中对》安排联合孙权,在周瑜、鲁肃、诸葛亮共同努力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抗曹;于是,在赤壁的江面上,曹操被一场大火烧的焦头烂额——
《三国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江表传》: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三国杀周瑜

赤壁之战后第二年(209),又一场南郡之战,曹仁抵挡不过,弃城逃跑,荆州大片地区就此被孙权、刘备所分——
《三国志·吴主传》: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
同年,刘备同孙权在京口达成协议,确认了双方在荆州的势力范围,曹操当时正在写东西,得知此事,吓的掉了笔——
《三国志·鲁肃传》: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曹操忽然感到,那个一心想仁义救天下、复兴汉室的刘备,正在如凤凰涅槃般崛起,日益成为他最有力的对手,想要篡汉,刘备是最大的阻碍,曹操有些害怕了
想到赤壁、南郡的败绩,曹操开始觉得,与其先消灭刘备再篡汉,不如直接让汉室去死,掐灭刘备的梦想!
不过,曹操仍有忧虑,他担心自己一旦现在就把汉室踢开,天下人都会和他叫板,思前想后,曹操做出了一个办法——
“汉室忠臣”的牌坊得继续立着,篡汉的步伐也要加快,一定要赶在刘备崛起到能够和自己对抗之前,完成篡汉的一系列程序
就这样,在建安十五年(210)冬天,曹操在铜雀台落成之际发布了著名的《让三县自明本志令》(以下简称《明志令》)
曹操在《明志令》称自己只想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为国效力——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声称自己做了丞相,已经满足了,还“直抒胸臆”称没有自己,大汉天下不知道会有多少反贼——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说一些人对他妄加猜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曹操还自比周公、齐桓公、晋文公,称自己忠于汉室——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曹操声称自己之所以把持大权,是因为自己没了权力会被人暗害,自己要是出事,汉室就危险了——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称自己打天下是为了大汉,是天助汉室——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最后,曹操说天下未定,自己不能让位,还声称自己德行不配享受四个县的俸禄,要把三县交还汉室,免得受人诽谤——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这些内容,简直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一心为国的大忠臣
但联系一下曹操从入洛阳到扫平河北以来的种种倒行逆施,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曹操立牌坊的一套说辞而已,实质上是为接下来的篡汉行动作铺垫
很快,曹操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篡汉行动
建安十六年(211)1月,曹操立刻将之前交还汉室的三县封地交给三个儿子,无耻抛弃了《明志令》的承诺——
《魏书》: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
之后,曹操又提拔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私自培养接班人——
《三国志·武帝纪》: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三国志·文帝纪》: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1月,曹操获得如同萧何一样的待遇——
《三国志·武帝纪》: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曹操当然不满足这些,他还准备做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称国公
荀彧的悲剧,马上就要开始了
此时,董昭等人纷纷劝曹操赶紧称魏公,加九锡,显示功德
做了魏公,意味着自己可以设置文武官员,独立于朝廷;至于九锡,更是篡位之臣往往会用的,这正符合了曹操的权欲
与此同时,董昭等人暗中访问荀彧,征求意见——
《三国志·荀彧传》: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
荀彧在得到董昭密报后,忽然发现,曹操早已在篡汉的路上走了老远,荀彧感受到了空前的绝望,他无法想象曹操在天下未统一、连北方都没有完全安定的情况下篡汉会造成什么恶果,虽然朝代的和平交接在理论上并不被世人反对,但曹操那点“功业”根本没资格去改朝换代
荀彧决定做最后一搏,努力阻止曹操!
于是,荀彧便向董昭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国志·荀彧传》: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认为,曹操应该尽心竭力做好臣子的本分,天下远未平定,不能做这个举动
然而,董昭后来把此事告知曹操后,曹操立马不爽了——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曹操没有想到,曾经支持他迎奉天子的首席谋士荀彧,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然而,荀彧一开始的主张是什么?“奉天子以讨不臣”,可后来曹操怎么做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字之差,却是千差万别
也就是说,曹操和荀彧从一开始就没走在一条路上
曹操不能容忍阻碍他篡汉的人,之前董承一党的下场就是证明,既然荀彧做了曹操的绊脚石,曹操也自有阴谋,他决定先进一岁看荀彧的态度,方便之后的行动
于是,曹操在同年10月进攻孙权之机,表奏荀彧到淮南前线劳军,并让荀彧做参军,曹操的真实意图就是——既然你这么忠于汉室,那我就把你从许都抽走,让你离那个皇帝小儿远远的,我好盘算我的计划
《三国志·荀彧传》: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荀彧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为曹操镇守后方,现在直接把荀彧抽调前线,远离汉献帝,荀彧知道,曹操已经背离了他的理想
于是,荀彧托病停留寿春,曹操此时已经到达濡须,见荀彧不来,便知道荀彧铁了心不支持他做魏公
曹操最终下了一个残忍的决定
曹操派人到寿春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没有一点东西,空的
食盒是用来装饭的,此时却没有东西,说明曹操不打算往里面装东西,深入其意,曹操已经不打算容下荀彧了
再深入,曹操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你要忠于汉室是吧?但老子要做魏公了,所以请你去死吧!
荀彧彻底绝望了,面对这个空盒,荀彧最终选择了自杀,坚守自己的信念
荀彧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冬天
“主公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后汉书·荀彧传》: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三国杀荀彧

荀彧自杀后第二年(213),曹操击败孙权归来后,立刻重新实施了搁置一时的九州制,扩大冀州版图,然后就厚颜无耻地、大摇大摆地登上了魏公的宝座,加九锡——
《三国志·武帝纪》: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夏四月,至邺。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
《三国志·荀彧传》: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曹操的魏公国坐辖冀州十郡,和之前曹操奉还的三县相比,简直具有讽刺意味
之后,曹操开始自立社稷宗庙,并任命了自己的文武官员,可以说是赤裸裸的篡逆——
《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魏氏春秋》: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
曹操篡汉的关键一步,就此完成,这条路,曹操仍将继续走下去
<hr/>建安十九年(214)1月,曹操首次举行了天子才能举行的藉田仪式——
《三国志·武帝纪》: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
3月,曹操的地位凌驾于汉室诸侯王之上,接受了天子享有的印绶——
《三国志·武帝纪》: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11月,当曹操仍在谋划篡汉之时,伏皇后写给老爹伏完的密谋信被人揭发了,曹操十分愤怒,于是气势汹汹来许都,威逼汉献帝废黜伏皇后,派御史大夫郗虑擅自收走皇后印绶,还假惺惺地写了一道奏表捏造伏皇后的罪名——
《后汉书·伏皇后纪》: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假为策曰:“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呜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之后曹操还不够,又指派汉尚书令华歆(其时华歆已经是曹操爪牙)做郗虑副手,华歆秉承曹操旨意,直接野蛮地带兵进宫,伏皇后为求自保,躲在椒房墙壁,直接被华歆残暴地硬拖出来——
《后汉书·伏皇后纪》: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
汉献帝当时在外殿,伏皇后被揪出来时,披头散发,十分凄惨;伏皇后大哭着向汉献帝喊道:我们永远不能在一起了吗?
汉献帝看着伏皇后的悲惨之状,十分不甘心,估计,作为天子的他,也想救皇后,然而,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他自己只是个橡皮图章,自己能活多久都决定在曹操那里,更别提天子之权
汉献帝只能幽幽地说一句:
“我也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
汉献帝还回头问郗虑:这天下难道也会有这事?
郗虑没接茬,他知道自己只是曹操的工具人
《后汉书·伏皇后纪》: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
之后,曹操做出了十分残忍狠毒的举动:将伏皇后丢进密室幽杀,又毒死伏皇后所生两个皇子,紧接着又把伏皇后父亲伏完和兄弟宗族尽数杀戮殆尽,留下的母族十九个人也被流放塞北——
《后汉书·伏皇后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酖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曹操,已经为了私心丧失了人性



三国杀伏皇后

<hr/>在杀掉伏皇后全家没多久,曹操把自己的宫殿打造成了天子样式——
《三国志·武帝纪》:十二月,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锺虡。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将女儿曹节送给汉献帝做皇后,借此加强自己的筹码——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
同年7月,曹操占领汉中,收降张鲁,形成十分强劲的攻势,刘晔借此建议曹操趁势南下扫平刘备,并给出形势分析——
《三国志·刘晔传》: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刘晔说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当时黄权曾在曹操攻打汉中时对刘备指出:汉中一旦丢失,蜀地就失去了重要屏障——
《三国志·黄权传》: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此时刘备正因为荆州三郡的问题和孙权兵戎相见,得知曹操南下,为了保住益州与孙权讲和,重新划分荆州——
《三国志·先主传》: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三国志·吴主传》: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
这正好是曹操迅速南进的机会
然而,曹操不但没听刘晔的建议,还发明了“得陇望蜀”的成语——
《晋书·宣帝纪》: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为什么曹操不乘胜南下益州?后来刘备和法正谈论此事时,法正指出了曹操持势不用的真正原因:内部矛盾——
《三国志·法正传》: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
法正这一句话,一针见血



三国杀法正

曹操为了篡汉,从入洛阳、迁许都开始就一步步走到现在,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篡汉步伐再次加快,为此曹操手上已经沾满了无数汉朝忠良的鲜血
然而,汉朝作为一个400年的大王朝,依旧有强大的人心基础,这也注定了还会有汉室忠臣反对曹操
因此,曹操担心自己一旦深入蜀地,远离北方,那些汉室忠臣就会趁虚起事,到那个时候,曹操将陷入前后受敌的危机中
曹操当然不允许有人反对他篡汉,但他又担心刘备的强大,于是,曹操便打算用新夺取的汉中这块地压制刘备的力量,同时通过迁徙民众的方式消耗刘备,从而使曹操达成最终目的——赶在刘备崛起前篡汉
这个任务,曹操交给了夏侯渊、张郃、徐晃来做
《三国志·夏侯渊传》: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
《三国志·张郃传》: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
当然,曹操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为日后的惨败埋下祸根
建安二十一年(216)5月,曹操正式进爵魏王,随后,曹操自立公主,不经过朝廷私自用天子礼仪接待了乌桓、南匈奴使者,并设置魏王国的相国、宗正——
《三国志·武帝纪》: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天子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秋七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待以客礼,遂留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八月,以大理锺繇为相国。
《魏书》:始置奉常宗正官。
此后,曹操又拥有了天子旌旗和车驾,还私立魏王国太子,又将魏王国扩容到朝廷规模,此时的曹操,身份地位已经与天子没有差别——
《三国志·武帝纪》: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作泮宫。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
《魏书》:初置卫尉官。
曹操,已经抵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然而,反曹救汉的力量也在朝堂暗流涌动
建安二十二年(217)10月,刘备确立夺取汉中的大计,派张飞、马超、吴兰进攻下辩,汉中之战爆发;与此同时,刘备大将关羽在荆州发起攻势配合刘备,在许都的耿纪、韦晃、金袆等人经密谋后在建安二十三年(218)起义反曹,响应关羽——
《三国志·武帝纪》: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三辅决录注》:(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以祎慷慨有日磾之风,又与王必善,因以间之,若杀必,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文然等率杂人及家僮千馀人夜烧门攻必,祎遣人为内应,射必中肩。
这场起义,很快被曹操血腥镇压下去,耿纪等人被曹操杀了全家,然而曹操仍然不肯停下,于是,曹操将许都朝廷百官骗到邺城,诱骗他们表示自己参与救火,之后将他们屠杀殆尽——
《山阳公载记》: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残忍的杀戮过后,汉室彻底失去了支持力量,曹操以为自己已经可以随时来一场最后的“禅让”,篡夺汉室
但是,这天下并不是曹操说了算的
10月,南阳宛城守将侯音率领被赋役折磨得困苦不堪的百姓造反,响应关羽——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建安二十四年(219)1月,刘备反客为主占领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成功逆转战局,曹操看到嫡系被杀,十分震惊,急忙统率大军到汉中与刘备对阵——
《三国志·武帝纪》: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
(图片来源: @大内义兴 )


然而,曹操却低估了刘备的力量
此时的刘备通过革除刘璋时代的弊政,加强法治,发展经济,修整武备,实力大为增强,益州上下几乎军民一心,人人皆为复兴汉室、安定天下而努力——
《三国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就这样,在刘备集团的凝聚力面前,曹操迎来了赤壁之战以来的又一场惨败,汉中之地尽归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三国杀刘备

不久,刘备效仿祖宗刘邦称汉中王,成为了复兴汉室的一面大旗,威胁着曹操,南北反曹形势不断高涨,曹操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
在曹操经历了汉中惨败没多久,关羽大举进攻曹仁,将曹仁包围在樊城,曹操急派于禁七军支援;8月,关羽利用汉水暴涨之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三国志·关羽传》: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与此同时,孙狼率领豫州西南百姓起义,投奔关羽,接受关羽印绶——
《三国志·关羽传》: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三国志·胡昭传》: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固率将十馀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遗民,安复社稷。狼等遂南附关羽。
曹操所置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纷纷投奔关羽——
《晋书·宣帝纪》: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
(图片来源: @大内义兴 )


魏讽在曹操统治中心邺城趁机叛乱,后被镇压,钟繇因为此事受牵连,被免官,但此事对曹操震动极大——
《魏晋世语》: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三国志·武帝纪》: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曹操忽然发现,刘备已经可以使几乎整个天下的人都反对他,他害怕了,同时他又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把篡汉步伐再加快一点,赶在刘备之前
曹操其实直到那个时候都没明白,刘备之所以强,完全是依靠拯救天下苍生的大仁大义,而不是曹操式的残忍霸道,天下人也终将认识到谁为正义,并站在正义的一边
曹操慌张到想不出别的办法,最后居然打起了迁都邺城的主意,企图效仿当年董卓躲避诸侯联军那样,躲避关羽的主力,可见曹操仍打算阻止刘备复兴汉室——
《晋书·宣帝纪》: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正好这时,蒋济、司马懿建议曹操等待孙权的动向,不必迁都,曹操不敢肯定孙权会不会帮自己,但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同意——
《三国志·关羽传》: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晋书·宣帝纪》: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
曹操随后进军洛阳,然而,孙权的态度令曹操都没有想到——
孙权见盟友刘备强势崛起,十分嫉妒,对此,孙权竟然上书曹操,请求背刺关羽以效力,在徐晃勉强击退关羽后,孙权还无事献殷勤劝曹操即皇帝之位——
《三国志·武帝纪》: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三国志·吴主传》: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魏略》: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
曹操压根没想到孙权会如此殷勤,劝自己早日篡汉,篡汉符合曹操的目的,但此时曹操已经陷入全面危机,这个时候篡汉称帝,不是作死吗??曹操直接把孙权书信给王宫臣僚们看,还说:孙权是打算把我放火上烤哇!
《魏略》: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陈群、桓阶等人纷纷劝进,曹操却不紧不慢地说到——
《魏氏春秋》: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虽然自比周文王,但这也只是他自己给自己遮掩的说辞而已,真正曹操内心比谁都想篡汉,而且,曹操自比周文王有言外之意:如果我没办法篡汉,就让儿子来篡汉
<hr/>之后,孙权践行了“讨羽自效”的意图,偷袭荆州,擒杀关羽,曹操的这场大危机终于解除


曹操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登上帝位了
但老天不给曹操留机会,建安二十五年(220)1月,曹操在洛阳归西,曹丕嗣位;同年10月,曹丕上演了一场“受禅”大戏,废黜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江山
一场所谓的禅让,看似合理合法,但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以残忍、血腥的无道手段换来的
曹魏,建立在残暴不仁的基础上,自然不会有得天下的责任感,这导致此后的曹丕、曹睿两代出现各种荒唐事,曹丕、曹睿为了新欢无耻赐死原配,曹丕三天两头打猎、驾幸各地耗费金钱,曹睿更是大修宫殿劳民伤财
与此同时,曹魏还面临蜀汉、东吴两边的进攻,雍凉不卸甲,中国不解鞍,加上曹魏皇帝奢侈享乐,曹魏百姓负担异常沉重,整个曹魏政权看似强大,却始终处于脆弱平衡当中
这一切,给了司马懿篡魏的机会



三国杀神司马懿

然而,司马懿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篡逆,司马懿早期对曹家还是保持忠诚,在曹操去世时,司马懿还专门从洛阳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
《晋书·宣帝纪》: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司马懿因为之前做过曹丕的太子中庶子,在曹丕时代轻松掌握兵权,曹睿时代更是平步青云,东拒东吴,西战蜀汉,北伐辽东,威望日盛
也正是此时,司马懿看清了曹魏外强中干的真面目后,夺权野心日益膨胀,同时,曹操之前的篡汉典例更是刺激了司马懿的野心
你曹操一个屠城盗墓、残忍霸道的人都可以改朝换代,我司马懿难道不能?
于是,司马懿也走上了和曹操一样的路,他开始让儿子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作为篡魏的本钱——
《晋书·景帝纪》: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曹魏正始年间,魏帝曹芳年幼,大草包曹爽执政,司马懿看到了篡魏的机会,于是趁曹爽护送车驾外出祭扫时发动政变,占领洛阳,随后司马懿派尹大目骗曹爽,声称自己只要兵权不杀人,司马懿老友蒋济还给曹爽打了包票——
《晋书·宣帝纪》: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
《魏晋世语》:初,济随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诛灭。
然而·,司马懿后面翻脸不认人,直接和曹爽亲信何晏审判曹爽一党,之后何晏没用了,司马懿直接把何晏丢进监狱,最后屠杀曹爽一党全家,蒋济因此活活气死,司马懿从此独揽曹魏大权——
《魏晋世语》:初,宣王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晋书·宣帝纪》: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
《魏晋世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
此后,司马师、司马昭继承司马懿的衣钵,继续无耻的篡位行径,司马师公开废黜曹芳,司马昭更是上演一场光天化日之下弑君的大戏——
《晋书·文帝纪》: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刺之,刃出于背,天子崩于车中。
《晋书·贾充传》:高贵乡公之攻相府也,充率众距战于南阙。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
不知道曹操在使着残暴血腥的手段篡汉时,可曾想过有人会效仿他的一切,甚至把自己的后代当街捅对穿??
经过这一切的屠杀阴谋后,司马炎重新学曹丕演了受禅大戏,依样画葫芦;统一三国后的西晋王朝经过太康之治后,也变得和曹魏一样奢侈享乐,最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脆弱的统一再次崩溃,天下也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这一切,都源于曹操得国不正的屠杀手段
曹操发布的“求贤令”声称不在乎人才的道德,其实本质上和西晋“以孝治天下”是一个路数,因为他们不配提道德
魏晋两家为了一己私利篡窃天下的无耻手段,令后人深以为耻,羯族首领石勒如是言到: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魏晋两家的行为甚至连他们的子孙都感到羞耻,晋明帝自己都明白,这样得来的天下,不会长久
曹操和司马懿,就这样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他们的对手刘备、诸葛亮却被后世的士大夫和百姓赞颂了一千多年,刘备是千古仁主,诸葛亮则是千古名相
这是因为,历史可以带走太多东西,但为天下苍生的仁义精神终将永垂不朽,那些为一家私利篡夺天下的,终究会被后人耻笑
然而,现在的一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将这种偷盗天下的残忍行为当成洗白歌颂的对象,从网络上的键盘侠,到现在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无不如此,这不得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历史应该是人类的财富,而不是人类用来盲目标新立异的工具,不管键盘侠、营销号如何洗白曹操、司马懿,诋毁刘备、诸葛亮,历史真相依然摆在那里,黑的永远白不了,白的永远黑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发表于 2023-2-12 22: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情太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23-2-12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思勉的文章考虑当时的国情情有可原,后人要是真信不是傻就是营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兄端的好文章!!读来大快哉!![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2-12 2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个曹老板的黑子 尽管写 有本事现在来改变历史 改写教科书 让当局把曹操的风评改成秦桧一样 我就佩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3
发表于 2023-2-12 22: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臂当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8 18:15 , Processed in 1.1134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