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回复: 10

考古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4-9 18: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〇许宏


我叫许宏,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我是1999年当上这个队长的。当时,二里头遗址已经发掘了40年。我是第三任队长。


三级梯队

我们考古队,大概有10个人。首先是我和手下的两个"兵",被叫作研究人员,是吃"皇粮"的。我们三个人下面,还有六七个技师。有些人水平很高,甚至可以说是身怀绝技,许多活儿,比如钻探发掘、辨土认土,都由他们来完成。
我们的出土物大部分是破碎的。比如说陶片,技师们负责找陶片,合并同类项,把它们粘在一起,然后逐步复原。大量的复原器,都是他们一点一点修出来的。绘图、摄影、写记录等,也是他们的工作。这是我们考古队的第二梯队。
还有第三梯队,就是民工。当时,农村还有不少年轻人,我们可以聘到壮劳力,甚至还有队一些辍学的小如观。我们的大学生跟女民工之间就可能会发生恋情。你想啊,比较偏僻的村庄,年轻人憧憬和向往外面的世界,突然来了一帮大学生,整天在很小的探方里面工作,正值青春年华,难免擦出点火花。每当油菜花黄了的时候,考古队开拔,恋情也就结束了。
考队现在聘的民工都是大妈和大爷,要发生点什么也不可能了,尽可放心。


拿手绝活

做田野考古,讲究三把"刷子":一调查,二钻探,三发掘。我们的调查是"地毯式的、全覆盖式的踏查",大家排成一排,隔上一段站一个人,每个人手持一部对讲机,拎着一个编织袋,随时把陶片、石器之类的往袋子里放。
遇到断崖剖面,我们会非常兴奋,考古人就是破译无字地书的,我们也能从剖面上搞清地下的信息。经常有老乡问,你们到底是干吗的?神秘兮兮的。队员们干脆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我们最拿手的绝活儿叫辨土认土。
比如说墓葬里的土是五花土,一旦打出这种土,就能判断这是个墓;宫殿建筑或者城墙的土是夯土,当时夯过,非常结实;场或路面上踩踏过、像千层饼那样的土叫路土;垃圾坑里的土含有草木灰,实际上,古人的粪便都在里面,早已干化。
我们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利器是洛阳铲。半圆形的铲头是洛阳盗墓贼发明的,现在为考古人所用。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任何高精尖的钻探仪器设备,通通没法替代它。
洛阳铲的铲头是钢的,套上木杆,长度可达两米,一般情况下够用了。再加上竹竿,最多可到四五米。如果四五米还没打到底的话,再在竿上拴绳,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可以往下打十几米。熟练的工人往下一扔,拿绳一揽,就能带上土来。如果是五花土,应该是墓葬,那就挖﹣﹣当年的盗墓贼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技术来破译无字地书。
说起中国的考古发现,大部分是由农民和施工队发现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有例外,比如说我所在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前辈老先生为了寻找夏王朝的文化,在梳理古典文献的记载中,凭借线索摸到豫西晋南这一带,真就找到了这么大的遗址。


得意之作



很多人问我:"许老师,你当队长这段时间有这么多收获,最令你激动的发现是什么?"
我最得意的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中国最早的宫城(也就是当时的"紫禁城")。我个人是做城市考古的,宫城城墙、道路、宫殿建筑、四合院这些东西是我的强项,搞清"不动产"的布局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翻前辈留下的纸质发黄的工作记录,寻找蛛丝马迹。先生们在1976年已经探出现在宫城东面有条大道,200米长,以后就没下文了。我意识到,这个道路非常关键,很有可能就是解开二里头宫殿区布局的钥匙,决定继续追探。
有一天,一个村民跟我说:"许队长,我家地里的小麦长得不好,你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心里一喜,小麦长得不好有可能是地下有比较密实的东西,渗水不畅。在考古遗迹里面,最有可能的就是宫殿建筑或者城墙,因为它是用夯具夯的,比较坚硬。
我非常兴奋,让技工一钻探,发现那是一条路,就是现在宫城北边这条东西向的路。我们顺藤摸往东探,结果跟前辈探出来的那条大道垂直交接上了。
就这样,中国最早的大十字路口被发现了。我们接着追探那条南北向的大道,一下子探出700米,路宽10多米,一些地方达到20米。
队友开玩笑说,这已经达到现代道路四车道的标准,只有王都才有这么宽的道路,就像只有北京才有长安街一样。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乘胜追击,把这个井字形的大道搞清楚了。而它围起来的空间,就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所在。


前赴后继



我接手二里头时,这里已经挖了40年,前辈们一直想找城墙却没有找到,有朋友说许宏太幸运了,实际上我是有一整套思考的。
做博士论文时,我梳理过中国早期城市发展过程。在早期城市里,外围大的城圈是可有可无的。二里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大的城圈。它的有无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防御需要,跟政治、军事形势有很大关系。
我推想二里头宫殿区应该也有防御设施,就顺着这个思路探索。前辈们已经发现的大道,西边是2号宫殿,宫殿的东墙外是大路,再之外就不是宫殿区,只有一些小房子。大路与2号宫殿的东墙,应该就是宫殿区的东缘,这是可以肯定的,它们之间不可能再有城墙或者壕沟。如果有宫城城墙的话,2号宫殿的东墙应该是利用宫城东墙建的,和它们应该在同一条线上。
我就安排把2号宫殿的东北面揭开,果然,2号宫殿的东墙继续向北延伸出去。我们又把2号宫殿的东南角揭开,进一步扩大面积,发现它又往南延伸出去了。到了2003年5月下旬,我记得非常清楚,这道墙已经确认300多米。后来,我们又找到了宫城东北角。
到了第二年,我们乘胜追击,把四面墙都找到了,确认中国最早的宫城超过10万平方米。它建于距今3700年左右,别看它的面积只有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但它是所有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二里头都邑总共300万平方米,我们这几代人只发掘了4万多平方米,也就是1%多一点,绝对的冰山一角,却已经有了许多重要发现。考古工作就跟愚公移山一样,对这么一个都邑遗址的考古,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更多代的考古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来。



(转载自《聊聊考古那些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8
发表于 2023-4-9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5-7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芳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发表于 2023-5-18 21: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2023-5-19 1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23-6-22 15: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哇咔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发表于 2023-8-27 0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2
发表于 2025-2-25 11: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发表于 2025-2-2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 围观 沙发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发表于 2025-3-26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8 01:08 , Processed in 0.8957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