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1968年去北京大姐那里长住。中关村靠近颐和园,每天几乎上颐和园一直待到下午四点步行回家。有一次快吃中饭的时候,父亲一个人坐在一张长条上。这时候来了两个外国老太太 。她们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问 : “May l sit down here?”父亲听出她们说的英语带有法语口音,就用法文回答 : “ Oui , asseyez - vous !”
听到有人用自己的母语回答问话,她们很高兴。马上拉近了距离。她们拿出自己带的食物,交换着吃。父亲把大姐早上炒的肉丝炒榨菜分她们吃。她们没吃过,觉得很好吃 。就问 : “C'est quoi ce plat?” (这是什么菜) 告诉她们,“C'est de la salade (这是榨菜)”。
用谐音记单词是“改革”以前学外语的土办法。小妹说她们班同学在背blackboard(黑板)这个单词时,一直记不住。后来有一个同学就编成“表姐会生意,表哥坏家俬”,用福州方言读音也差不离。直到现在网络上仍然这样 :比如气温虽在往下,但大多数人的“me more cool(棉毛裤)”和“me more say(棉毛衫)”还没穿上。在我们这里,一件有些厚度的外衣就足以御寒了。(镇头门即国门,如中国的中华门,法国的凯旋门 )
以上是用法文大写镏金镌刻在法国东方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孤拔中将墓碑的碑文 : A LA MEMOTORE DE LAMIRAT COURBET ET DES PRAYES MORTS POUR LA PRANO ADX PESCADORES 1885 一成中文为1885年于这里纪念埋葬着安伯地 · 安纳托勒 · 帕罗斯伯 · 库内尔海军中将的遗骸。碑额上镌刻着十字架。如今,孤拔在澎湖的坟墓已成为特定意义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