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30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贾政夫妇与秦钟解读上篇(新解红楼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大概有些奇怪,为何本章的题目是贾政夫妇和秦钟,没有关系,暂且先把您的疑虑记下,读完本章,便知究竟。
前文已对贾母和宝玉都有所解读,除他们本身的原始原型外,从“喻事”层面上,贾母是明朝“国家”概念在书中的人格化体现,贾宝玉则是“国家权力”的影射。
那么,贾政,他的身份是否也存在影射呢?
贾政这个谜团,在红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他涉及到对“江宁曹雪芹”父亲身份的判断。
“曹学”之中,对红楼作者,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江宁曹雪芹”作者说,另一派则认为作者是“江宁曹雪芹”的过继叔父曹頫。
两派斗争了很长时间,从民国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哪一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反而在长达数十年的辩论中,各自找出了对方无法解释的逻辑漏洞。
因此缘故,两方对贾政的关注度非常高。对两派来说,“曹雪芹”的爹是谁,这个阵地绝不能有失。
双方的具体争论,在此不多谈,毕竟两方的观点我都不赞同,断代一错,研究的再多,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罢了。
贾政,字存周,贾母二儿子,贾宝玉亲父,贾府荣禧堂的主人,对外的当家人。
贾政这个人,平常少言寡语、行为端方,在整个家族中,扮演着忠臣孝子、正夫严父的标准儒家士大夫形象。
换句话说,他是一位再典型不过的、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君子,也是作者心中理想化父亲的化身。
作为我个人,是比较欣赏贾政的,严于律己、三观极正,修身齐家平天下三项,至少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了修身。
虽限于资质和环境,难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世上之人,也并非个个是人中之龙,更多的,还是贾政这样的平常人罢了。
贾政,是有人物原始原型的。
但这个人物原型,在我穷尽史料后,发现原型人物,极可能是两个。
朱耷亲父,朱谋(堇加鸟),爵镇国中尉,为当时江西略有名声的诗人、画家。同时据史料记载,朱耷的父亲,还是位暗哑之人,“美如玉而不能言。贞吉教之作画,都有致”,意思是,他是个哑巴......
朱耷伯父,朱谋觐,爵奉国将军,奉弋阳王祀,掌弋阳王府事。
这位伯父,就比较优秀了,将王府子弟管理的井井有条。史料上讲他“孝友亲贤无出觐之右......力革陋规,孤贫封禄......宗人畏而爱之”,可谓评价极高。
以书中贾政之设定,应是糅合了亲父和伯父的双重形象,最终而成书中严父贾政。
并且史料上单独记载了一点,朱谋觐诗文书画为朱耷亲祖父朱多炡所教授,可见朱耷诗画也应师从于父和伯父,不仅是伯侄至亲,也有师徒之义。
为何我认为教朱耷的有他伯父,因为朱耷亲父“口不能言”,教诗书画技的效果恐怕难尽人意......
前文我讲过贾母原型应是朱耷祖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乃是弋阳恭懿王妃,史料上记载她姓叶,是的,叶轻眉的叶。
弋阳恭懿王死后,无嗣,这位叶妃深知王府宗室朱谋觐才干卓著、可堪大用,于是抛开陈规陋见,仿晋怀仁王例,力荐侄子朱谋觐奉王祀,管理王府宗族。
以上,便是对贾政的原始原型的探索,那作为“喻事”而言,他又指代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贾政夫人,“王夫人”是怎么回事。
“王夫人”没有名字,尽管是贾政正房老婆,但在书中,依然归入了“不配拥有姓名”那一档。
王夫人这三字,其实和“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之类的称呼几乎是一回事,只是因为是主子,总不能和仆妇一样叫个“贾政家的”,那就不成体统。所以作者在她姓之后,冠以“夫人”二字,以示一定的尊重,贾赦续弦邢夫人,也是个没名字的,差不多同样道理。
王夫人这个名字,可以解释为“王的夫人”,前面讲了贾政的原始原型,这么理解似乎也不算错。但某次看到一个关于曾国藩的笑话后,我调整了一些原有的看法。
曾国藩科举成绩不太好,三甲同进士出身,他有一次调侃左宗棠,出了个上联:代如夫人洗脚。
左宗棠反击,回了个下联:赐同进士出身。意为曾国藩的“同进士”也同“如夫人”一般,如夫人就是小妾。
这个笑话其实一点不好笑,读之味同嚼蜡,我也懒得去考证来源,是真是假也不管它,它的唯一作用,是给了我一个重要灵感。
如果“同进士”能用小妾来类比,那进士岂非就是正牌夫人?
瞬间,我想到了海瑞。
海瑞海青天,传奇人物,他的光辉事迹,大约也不用我多讲,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明代天下第一疏《治安疏》中“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堪称千古神句,现今唯有网友杜撰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可稍作比拟。
海瑞除了《治安疏》,其实还有一份奏章,也是神作。
海瑞隆庆四年,担任应天巡抚,任内兴利除弊、整顿吏治。
当然,海青天搞贪官的业务极其过硬,南直隶内官不聊生,有言官愤而上书,告他“鱼肉士大夫”。
以前读书常看到土豪劣绅“鱼肉乡民”,这“鱼肉士大夫”的形容倒是第一次见,也算趣文,读之让人失笑。
一大批人联名上奏,海瑞被罢官。但是,海刚锋海大人岂是好惹的,嘉靖被骂的体无完肤,都只能咽下闷气,何况他人乎。
海大人,发大招了。
他立刻上了一道奏章,名为《告养病疏》,表示大爷我不伺候了,辞官。
此疏之中,奇文再现,“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皇上勿听之可也”。
意思是:朝廷上的这些官吏,全是长舌妇,皇上你不要听他们碎碎念。
满朝文武目瞪口呆,当时的首辅李春芳,已经六十多了,他拿着奏疏对来访的贡士苦笑道:“适见海刚峰疏中谓,举朝皆妇人,我非一老妪乎?惶恐。”
大明神剑,一剑封喉。
我所联想到的,便是这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海大人长期坚持素食主义,身体倍好,一直活了嘉隆万三朝,在此期间,他便是大明当之无愧的超级流量老生,没有之一。
那是一个海大人买两斤肉给母亲过生,都能轰传天下的年代,何况他骂人的奏疏,从官府到民间,全国人民无不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封奏疏中将朝堂诸公比作妇人,顿时天下皆知。
常言道:吃瓜群众欢乐多。至此以后,进士与夫人之间的比喻,就成了士大夫阶层的恶趣味。
书中这位“王夫人”,莫非就是作者在调侃“举朝之士”
联想到贾母和贾宝玉的影射,“王夫人”的名字又这么别致,不无这个可能。
回头再来看贾政,字存周,典故出自《史记》中的“巩存周”。
《史记.周本纪》中:“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
唐代司马贞又于《索隐》中注明:“西周,河南也。东周,巩也。”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周赧王时,周朝分为了东周和西周。西周先被覆灭,东周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灭亡,东周比西周多存在了500多年。
所以,“存周”二字,常被用于“帝号尚存,国家延续”之比喻,并且是特指华夏为祖源的王朝延续。
这,就是历代以来,“存周”的含义,绝无歧义!
除此之外,南宋遗民方凤,在崖山之败后,写了一首诗,颇有盛名,诗名《哭陆秀夫》
祚微方拥幼, 势极尚扶颠;
鳌背舟中国, 龙胡水底天。
巩存周已晚, 蜀尽汉无年;
独有丹心皎, 长依海日悬。
此诗乃是为纪念南宋丞相、民族英雄陆秀夫所作。
《宋史.忠义传》中,讲陆相“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杖剑驱妻子入海,又负帝投海,陆相之决烈,令人扼腕。
注意第三联“巩存周已晚, 蜀尽汉无年”,存周,即是“续汉”!
以清廷所处立场而言,“存周”二字可谓大逆不道,如果有人敢以此为名,你,意欲何为?
我很难想象,如果说红楼是包衣家族的“江宁曹雪芹”所著,他竟然给“父亲形象”的贾政,设定这么一个反意昭然的名字!
这江宁曹府,难道是天地会南京分舵堂口么?
既然“存周”指代“续汉”,那么,贾政的影射含义,范围就缩小很多了,还是与“国家”相关。
原文第二十二回:......(贾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打一用物。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庚辰侧批:太君身份。】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
贾政的这个谜语极为著名,不少人都应看到过。它旁边的庚辰夹批“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是脂批中最重要的批注之一,因为它稍稍透露了一丝贾府起源信息,红学中有专门的论文进行论述。
论文的观点是:这个谜语的谜底是“玉玺”,而曹寅的父亲正好叫曹玺,所以,这条谜语和脂批是证明“曹府论”的重要依据。
有没有错呢?
没有!
从谜语的描述看,猜“玉玺”合情合理。
但是,既然是谜语,那谜底,可不只一个。
如果谜底是“玉璋”呢?
璋者,半圭也,独帝王专配,和玉玺一样,乃皇权象征之物,同样符合谜语中“身至端方、体自坚硬”的描述。
更重要的是,明太祖,大名正是朱元璋,而他,是朱耷兄弟最正宗不过的祖先。
谜语中“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一句,脂批讲【必”字隐“笔”字】,所以是“有言笔应”。之前讲过,朱耷之亲父,口不能言,是位暗哑之人,贾政的这个谜语,也隐晦透露出朱耷父亲的这一特殊之处。
此谜语中,无论“玺”,或是“璋”的解释,看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我告诉你,其实第一种解释和江宁曹府搭边,是极其没道理。
是时候说说江宁曹家的发家史了。
曹家的曹寅、曹頫、曹顒等人,经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和网络,但曹寅的祖父曹振彦、父亲曹玺,却很少被提及。
以致于绝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明显出现了断层。难道是曹振彦、曹玺等人不重要吗?
不,这两人其实很重要,只是不方便讲罢了。
为何不方便,难道这两位的生平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还真有,且听我一一道来。
曹家祖籍辽阳,明初时,祖先曹俊因功封“怀远将军”,世袭沈阳中卫指挥使,世受大明国恩两百余年。
至晚明沈阳大战后,曹振彦和他的父亲曹锡远,一起投降了后金。崇祯七年,曹振彦因工作干的不错,升正白旗包衣汉人佐领,也叫“旗鼓牛录章京”。
“旗鼓牛录章京”是个什么官呢?我大概解释一下。
八旗制度,一牛录含三百户,打仗时每户出一个男丁,300人便是一个牛录。
曹振彦是包衣佐领,管三百户汉民,平常搞生产,算是个奴隶庄头,或者说生产队长。
正白旗属多尔衮,曹振彦是正白旗包衣,算是多尔衮的一个家奴,平常以奴隶身份,随多尔衮出战。
据某些洗地资料,夸曹振彦“在长期的征战中与其主子多尔衮建立了较为亲密的感情”,呃,做包衣奴才还做出了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是没谁了。
1645年,多尔衮率军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曹振彦和其子曹玺随军,功劳甚著。至于是什么功,明末清军在江南做的一些事,不说大家也知道。
1649年,姜瓖在山西大同起义反清,遥奉南明政权为正朔,多尔衮令清军进攻,曹振彦父子亦在军中。
清军很快镇压了起义,而大同城破后,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屠杀,史称“大同之屠”。大同城及周边府县之官民,尽被屠尽,人数至今不详,只知大同城内,最终活下来5个人。
曹振彦父子因参与屠城功劳巨大,父子均被大赏,曹振彦直接由包衣奴才升迁为流官,任职山西吉州知州,后任大同知府。
曹玺被破格提拔为正四品二等侍卫,入职皇宫,其妻孙氏后来成为康熙奶娘。
因孙氏喂奶有功,曹玺又在大同证明了自己对大清的忠诚,遂安排肥缺江宁织造,同时暗负任务,为清廷侦知江南汉民谋逆不法事,换句话说,是特务。
就曹家这和洪承畴、范文臣都有一拼的背景,说曹家子孙能写出《红楼梦》,能把贾政命名为“存周”,能大谈“耶律雄奴”和“姽婳词”,真真能让人笑掉大牙。
欺我中华民众民智未开乎?
某些人会说,那是曹家祖上干的,和“江宁曹雪芹”无关。的确无关,只是,这世界无论如何变,人始终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他所在阵营的立场。
江宁曹家的立场,是清还是明,不言而喻。
并且,古人最大的不孝,就是否定自己的祖宗,尤其是先祖出生入死,为子孙后代带来荣华富贵,子孙们更不可能这样去做。
所以,贾政这条谜语的谜底,只能是朱元璋名字中的“玉璋”。明朝本身也是汉族驱除蒙元后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的存在,即为“存周续汉”。
因此贾政,影射的也是明王朝的“国家政权”,作者将贾政姓名取名为“政”,也同样说明了这个论断。
看官们肯定要问了,贾宝玉是影射“国家权力”,贾政也是影射“国家政权”,这二者不是重复的么?
不重复,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位重要人物要解读,讲清楚,便知道了。
请看下节: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贾政夫妇与秦钟解读下篇
<hr/>(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22-11-27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来了,终于更了。[调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本想出去玩几天,想到还要为大家及时更新,硬生生断了旅游的想法[可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抓虫,海刚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5
发表于 2022-11-27 1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辛苦,假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先生。辛苦了。我们等得也辛苦。[飙泪笑][飙泪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7 1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出的字谜,谜底是砚台,批书人脂砚斋名字里面也有一个砚字,怎么不说贾政的原型是脂砚斋?索隐就是猜想嘛,你能索我也能索的。你说存周是续汉,我还说存周是尚古呢,存周人之遗风嘛。你看贾政一出场,作者不就拿诗经中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开了个大玩笑逗贾政么。我认为解读小说,还是不要离小说太远的好,动不动拿历史套小说,一定要挖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显摆自己的本事,固然是你的乐趣,但是于其他人而言,除了猎奇,并无甚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洛阳铲

GMT+8, 2025-4-8 17:46 , Processed in 0.4120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